诗经教学

时间:2024-05-15 10:39:36
诗经三首教学范本

诗经三首教学范本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七、课后思考

请把本文和读本上的两首诗作简要的比较。

  《秦风·无衣》

教学目标

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

头脑里要想象着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

二、重点解释这些重复字词。

同袍戈矛同仇

同泽矛戟偕作

同裳甲兵偕行

(字词的重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了解这一特色对背诵有利,请同学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诗歌鉴赏]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下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四、默写本诗

《静女》

教学目标

1、注意诗歌的写景和心理描写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

重点难点

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选自《诗经邶风》,静,文静,美丽。这是一首爱情诗,他们约定在城楼地方幽会,男的等了好许,女的才来。本篇作者或许是男的本人;或者是当时的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

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今河南汤阴县境)的民歌。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首章“静女其姝,俟我地城隅”,两句是说,一位文的姑娘多么美,相约等我城角去相会。开头用“静女其姝”写那女子,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边同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迟到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男子依约而至,到了会面地点,却不见那女子,“爱而不见”。这句是写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相会的小伙子,他想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的呢,还是阴睛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的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蹰”起来。这里是说,急得那个男子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搔首踟蹰”,可以说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当时那个男子焦灼万状的情态。同时,也借以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的程度。

下面第二章,则开始写他们会面后的情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娈”美好的样子,“彤管”,红色管状的小草。旧注,解作红色的笔,或红色管乐器。我们下文“自牧归荑”句看,这个女子乃是普通的牧羊女,因此有人揣测,所谓彤管,不会是笔或乐器之类,可能与“荑”一样,是种小草之类。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诗中写当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小草作为礼物送到男子面前。“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辞。“说”通“悦”。“女”通“汝”。“说泽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的草,又指赠草的人。这里写子子把一支小草作为馈赠。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给对方这固然是了传情,而我们从这位调皮的姑娘看,大约也正如“爱而不见”一样,有试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会引起对方什么反应。而男子接过小草以后,就说,这支小草光彩美丽极了,喜爱得不得了。这里写这个男子早已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示自己的深情。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实际在夸送他礼物的人。

接着下面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是把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一男子,所赠给他的这支荑草,实在美得出奇。其夸赞的语气比“彤管有炜”更进了一步。“匪女之所美,美人之贻”,这两句是说,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觉得它愈加美丽了。

二、鉴赏要点:

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相约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动。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故意逗他,躲起来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郑重地赠给对方小草,试控其对自己的情意。而这小伙子也知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的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却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即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总之,这首恋歌,不仅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的简炼、构思的灵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的生动,心脏生活气息的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三、背诵和默写《静女》

《诗经三首教学范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