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美食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美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美食作文1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非常喜欢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传统吃午饭的节日。每每节日临近,外婆已经上山摘下赤楠的叶子,捣碎混合糯米浸泡两天,当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饱满的时候,再煮成饭。那乌黑发亮,香气四溢的乌饭在绿油油的桑叶映衬下,配上红糖,真是色、香、味俱全,天下一绝啊!
那大家知道乌饭的来历吗?关于乌饭的来历,各地有许多传说。在我们金华一带人们传说,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陷害,被关进猪舍,为瞒过庞涓爪牙的监视,老狱卒就用乌饭树叶煮糯米,捏成一个个褐色的很像猪粪的饭团子,偷偷的送给孙膑吃。孙膑吃了这种饭团,不但活下来了,而且身体更加强壮了,终于有一天逃出了监狱,报了仇。这就是乌饭的来历。
乌饭不但色香味美,而且可以强身健体,越来越得到孩子们的喜爱。瞧,四(2)班里一片喧哗,究竟在干什么呢?原来是我们班的张老师在上有关乌饭的综合性学习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乌饭,那乌黑发亮,香喷喷的乌饭成了全班人的“攻击对象”。看那乌饭在绿茵茵的桑叶的衬托下,散发着阵阵清香,大家都馋得直流口水——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
哎呀!实在是受不了,我们个个拿着碗,勺子跑上了讲台,老师用勺子一个接着一个把乌饭装到我们的碗里。我们班的“混世魔王”——占奇睿,因为当时老师把他的勺子拿在手里,所以他没有勺子。可能是乌饭太好吃了,把占奇睿肚子里的馋虫都给勾引出来了吧,只见他直接用手抓着乌饭放嘴里,还不过瘾,竟然用嘴直接去啃。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吃完了乌饭,还不忘舔一下碗,真是太“恶心”啦!此乃镜头一。
镜头二;我班“混世魔王”第二——张恒轩,他飞快地吃完了,眼睛咕噜一转,便又排到队伍里,轮到他了,老师说:“你装过了!”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没装过,没装过。”老师笑笑便又给他了,真是“死皮赖脸"啊!其实全班都知道,张恒轩其实早就装过了,只是还想吃罢了,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镜头三;"大魔王”——唐俊豪,平时做作业拖拖拉拉,推三阻四,可是提起乌饭,你看看,哪还有“拖拉机”的样子,他一口气吃下了三碗乌饭。真是的,我想不明白他们几个大胃王一定要这么"可爱“呢!
乌饭的清香一直留在我的口中,令我回味无穷。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淳朴的乡情乡风!
家乡的美食作文2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因为是古城的缘故,所以城市的建设,人们的思想,就没有沿海城市这么开放、开通。但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人文内涵,却是极为丰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这里有保持着宋,元、明时代建筑风格与规模的古城墙,宋皇宫建筑遗址龙亭,高耸入云的铁塔,包龙图打坐的开封府,水浒传所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大相国寺,李白、杜甫、高适挥毫《梁园吟》的禹王台等等。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引得游人如织,为家乡旅游事业的繁荣做着贡献。
虽然人文景观令人惊叹,但是最能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还是家乡的小吃。且不说早就闻名遐迩的“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小笼包子;展开双翅像飞翔的蝴蝶的锅贴;晶莹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鸡;用木锤千锤万打的花生糕;誉满全球的沙瓤蜜甜的汴梁大西瓜。就单说家乡的小吃,就可以让你垂涎欲滴,去吃上一个月都是不会重样的。
早餐的集市上,吃客云集,只是汤类就有,胡辣汤(荤的,素的,白的三种),豆沫、八宝粥、豆腐脑、豆浆、绿豆面糊涂、面筋穗甜汤、四味菜、羊肉汤、羊双肠、鸡血汤、鸭血粉丝汤等等十几种一字摆开,任君挑选。主食就是更多了,双批油条、单批油条、杠子油条、江米小油条、肉菜角、素菜角、肉包子、素包子、炸糖糕、炸三角、鸡蛋煎饼、鸡蛋灌饼、香菜煎饼、荆芥煎饼、煎饼果子、羊肉炕馍……真的太多太多了。
到了晚上,家乡小吃的街市那叫一个壮观,绵延上千米的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几百家小吃摊点两边摆开来。老板在殷勤的招呼声中,向你展示着眼前色、香、味、型俱佳的、特色饭菜。更有绝招的老板,把自己的小吃分成了小块或者是盛入小碗请你免费品尝。此时你不用费心挑选,不用费心查看,只要看一眼那家摊点后面桌子边吃饭的人数,就能断定那家的最好吃,有的摊点,想吃还要排队等候呢。
叫上一盘炒凉粉,一盘板羊肉,一盘酱牛肉,两盘凉拌小菜,一碗黄焖鱼,四个黄灿灿上面撒满芝麻的大烧饼,再来四碗手擀面条,你们一行四人,不足百元,保证吃的心满意足,酣畅淋漓。
民以食为天,家乡的小吃,吃出了日子的红火,吃出了生活的真谛,吃出了人生的快乐。前段时间,女儿提前一个月由深圳回家乡待产,家乡吃的营养,吃的滋润,让女儿生了一个八斤重的胖小子。更让我感到惊奇惊喜的是,这胖小子从产房一抱出来,我接到怀中搂着,低头一看,小家伙的小手在嘴里放着,吸吮着,发出“吱,吱”的声响,哈哈,好一个小吃货!
家乡的美食作文3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能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能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 ……此处隐藏8545个字……,“我们不如学美国人吃蝗虫的办法,反害为利,把大虾吃掉。于是,大批大批的虾子就运进了小吃店,所以才有了宜城大虾这道菜。
想要制作大虾这道菜,必须准备上等的大龙虾,和花椒、大蒜等佐料。准备好材料之后,先用刷子把大虾里里外外地刷洗干净,再把大虾和佐料一起放入锅里,蒸上个二十来分钟,一道美味可口,香辣洋溢的菜就做好了。
大虾不仅做起来简单,而且也非常漂亮!
煮熟后的大虾呈鲜红色,让你一看就忍不住想吃,诱人极了!它的香味,啊!那真是妙不可言啊!煮熟后的大虾融入了花椒大蒜的香味,那真是要有多香就有多香啊!保证馋的你口水直流!它的味道,那就更不用说了!鲜嫩的大虾肉里融入了多种佐料的味道,那鲜嫩的肉里融入了辣,辣里透着麻,麻里又融入了香,啊!那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啊!大虾的样子,啊!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酷”!——你看它那长长的钳子,再加上它的身体,不就是一个威武的将军吗?也正是它的样子,才勾起人们的食欲的!
因为大虾非常好吃,所以人们吃大虾的情景非常有趣!
快看这位叔叔,他手拿一只大虾,眼睛紧紧地闭着,歪着嘴,死死地咬住大虾的壳。脖子上的筋都暴出来了。看他那样子,好像几天没吃饭了,又似乎谁要和他抢着吃似的。只一会儿工夫,四五只大虾已经进了他的肚子。再看这位阿姨,她吃起来文雅多了,一小点儿一小点儿地吃,当油或肉末沾到嘴上时,她立刻用纸巾把油或肉末擦掉,总的来说,她吃饭时不说一句话,就像公主那样斯文。再看看这几位小朋友,他们边看漫画边吃大虾,有时咬到了壳都没发现,当吞到肚子里才恍然大悟。再看看这位老爷爷,从他那架势来看就知道是吃大虾的“老手”,他熟练地把虾头掰开,把虾黄一吸,再熟练地把虾头一掰,哇塞!都没看见他怎么用力,一会功夫,壳全部掉了……人们吃大虾的姿态真是千姿百态啊!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宜城大虾推广向全世界!
我爱宜城大虾,更爱我的家乡——宜城!
家乡的美食作文14提到柳州,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非常有名的螺蛳粉,这种美味的小吃令很多人都欲罢不能。
有一次我来到柳州,就吃到了最正宗的螺蛳粉。
到了螺蛳粉店,里面虽然开着空调,但是我感觉还是热气腾腾的,原来是里面座位爆满的客人和一碗碗螺蛳粉的热气呀!点粉的时候因为怕辣,所以我只点了一个微辣的。
螺蛳粉一到,我就忍不住想尝上一口了,但我还是先观察了一下。看看那汤汁,哇,又红又亮,中间带了点橙色,是那令人食欲大增的辣椒油呀,那些腐竹金黄金黄的,有一些鼓起的小泡,好像是螺蛳粉里面放了几片薯片,而那些青菜翠绿的晶莹剔透,让我本来垂延欲滴的口水,瞬间就“口水直下三千尺”了!
看着这么好看的螺蛳粉,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尝一口了!我拿起筷子,双手把粉一夹,放到嘴边吃了一口,那叫一个鲜!米粉又q又弹,干腐竹又香又脆,青菜又多汁又鲜美,这简直是玉皇大帝都吃不到的人间美味!
吃了好几口这个米粉,我还没尝到这个汤汁是什么味道的呢?于是我就喝了那么一小口汤,“啊!又辣又烫!”喝的我就像吃了一个大太阳!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一个火炉了!在这令人燃烧的烫之后,辣味这个大军团瞬间入侵了我的喉咙,直至整个身体,它们在我的身体里不停的搞破坏,就像当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那样,又是放火又是杀人,我感觉我的五脏六腑和喉咙似乎都要被他们戳破了!
我马上去找水,喝了一大口水之后,这些辣味军团终于没那么嚣张气焰了,好像已经有大部分离开了我的身体。我点的可是微辣,照这么说,如果我点辣的,那岂不是变成变态辣了!不过虽然这个螺蛳粉的汤很辣,但是其他的粉啊,青菜呀,还有花生,却是非常好吃的!
我吃着吃着,突然嚼到了一个很脆的东西,不像其他的调料品,我看了看,原来是那使螺蛳粉“臭名远扬”的酸笋啊!我听很多人都说,螺蛳粉虽然好吃,但是有种浓浓的臭啊,我仔细闻了闻,一点儿也不臭呀,虽然说不上香,但是嚼起来嘎嘣嘎嘣脆的,也挺好吃的呢。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评判这个螺蛳粉的。
螺蛳粉吃多几口,就会有点习惯这个味道了,我一口米粉,一口配料,再喝一口浓浓的汤汁,就这样慢慢一口一口的就把这碗美味“臭臭”的螺蛳粉给干掉了。虽然就是这么一碗螺蛳粉,但是好吃得我仿佛在吃满汉全席!
螺蛳粉就是这样一碗普通的美味的著名小吃,它是柳州的特色,更是我们广西,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家乡的美食作文15在我的家乡温岭,有许多有名的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嵌糕”了。
在温岭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到“嵌糕”店,店面并不起眼,大多数甚至连个招牌也没有。但是每天早上,这些“嵌糕”店门前都挤满了人,不等上几分钟是轮不上的。是什么如此吸引人呢?还是先来听我介绍一下吧。
“嵌糕”,从字面上理解,首先是一种糕,就是把各种馅料“嵌”在里头的一种食物。它的外形比较独特,上下两头比较窄,中间鼓了出来,非常可爱,让人看着便有食欲。就像日本的寿司、美国的汉堡、法国的三明治一样,早先大概都是为了能快速地填饱肚子且便于携带而发明的吧,后来不断被改进:从原来的单一的馅料,发展到现在丰富的食材;从原来的店主纯手工揉制,演变成了用机器制造的干净卫生的食物;从原来用于草草了事般地填饱肚子,逐渐成为一种味觉上的享受。这么多年的进化,让“嵌糕”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温岭人的早餐首选。听说,许多常年在外的温岭游子回到家乡的第一顿早餐就是在“嵌糕”店解决的!
说到“嵌糕”,有一件逸闻趣事便不得不提了:爸爸前几年一直在杭州工作,只有周末才回来。为了能在家里多待一晚,他经常在周一凌晨出发去杭州,这样早饭便只能在路上解决。有一回,他天蒙蒙亮便开车出发了,忽然看见车站边上的一家名为“年度糕”的店竟然在营业,于是他作文便买了几筒新鲜出炉的“嵌糕”带上。到了杭州的单位里分给同事吃,这些“嵌糕”竟然还是热乎乎的。而杭州人从未见过这种食物,对这种吃法也很是惊讶,竟是无从下口,乍一看,还以为是放大了几倍的饺子哩!爸爸杭州的同事自从这回尝过“嵌糕”后,一有机会便要爸爸再带几筒去。
每个星期我都会去吃上一次“嵌糕”。先自己选主料,我一般会挑上一块烤得香喷喷的精猪肉和一块吸满了肉汁的豆腐干,再加上另一样温岭的特色美食——油鼓,也叫泡虾,是由面粉裹了肉和葱花在油中炸成的。“嵌糕”的主要馅料便组成了,师傅会把它们细细地切成条,包入一张由年糕碾压而成的“大饼”中,再加入一些素的配菜:芹菜、胡萝卜、土豆丝、洋葱……足有十来样,随便选。随后,便见师傅把大饼状的“糕”合上,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快速捏几下,几秒钟的工夫,一筒“嵌糕”便递到了我手上。最后,我再往“嵌糕”的开口处浇上一小勺肉汤汁,便是一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当你咬下第一口时,还未向下渗透的肉汤汁便与馅料一起被你收入嘴里,那“肆意横行”的肉香与朴素淡雅的胡萝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谁说,这一切馅料混合在一起,不是一场完美的邂逅呢?每一口下去都让你回味无穷!
“嵌糕”——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在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件艺术品!